CIMA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是全球领先的管理会计师专业团体,参加并通过CIMA资格考试是取得该组织会员资格的*10途径,CIMA考试以其全英文考试,英文答题,全球统一阅卷、高难度而著称。 ![]() 2011年9月,我又参加了快速通道备考培训班,我就发现自己前段时间的复习大错特错了。因为种种原因吧,之前我只复习了F2和P2,F2是多年没有摸过了,基本就是看懂了几句话。而P2,我竟然复习错了,该考的没复习,复习的是不考的。也就是说,自己前两个月做的是无用功。 应当说这几天的复习对我来说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我知道该复习什么,该怎么复习。接下来就非常好办了,完成任务就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复习,对CPGA也越来越有感觉,有问题我立即给老师发邮件,很快能得到解答,会不由自主的去猜测复习的重点。后来的考试也证明复习到一定程度的直觉和猜测会是非常准确而且事半功倍的。 考试体会之三、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先说说P2吧,我自己之前是教Corporate Finance的,CPGA压根不考,考的Cost Accounting和Management Accounting我多年不看了,但是理财课程之间多少有关联,所以我对这门课程是最有信心的。尤其是经过7月开始的粗看教材和9月快速通道培训班上提纲挈领的复习后,我已经对P2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也有了自己的感悟。2011年11月考到的Kaizen Costing和Value Analysis都是我考前估计到了的,当然我估计的不只是这一道题,只是其中之一,考前我反复背诵这几道题目,考试答题的时候非常流畅,整张卷子我只用了2小时15分钟就完成了。 再说F2,9月的培训老师给了接近10道题目,我也按照老师说的一题一题的做,但是到考前1个月,我发现情况很糟,我不能掌握全部,总是学这个忘那个(再次感叹时间不饶人),按照这个模式下去最后我估计一道题目也记不住。好在两个月复习下来,我已经有了很强的直觉,直觉告诉我,考试范围不会超过三道题,我立刻给老师打电话,告诉她我的感觉和我的现状,在得到她的认可后我就只看F2的三道题,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刻骨铭心了。 E2我是最晚开始复习的,相对而言,对这门课的认识甚少,7月刚开始看书的时候无从下手,好在8月老师告诉我不用那么早看,我就等到9月她上快速通道培训课才开始复习,只看了她讲的那些题,来回复习,了解一些内容后,之前的考研和考博经历发挥了一些作用,我发现很多东西在《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里面都有涉猎,也就是说我曾经学过中文的E2,结合一下英国的国情,再转换成英文就行了,这个也不难。 考试体会之四、三人行必有我师 选择一个战友在备考过程中也是很重要的,互相切磋,互通有无,共同促进。我在培训班里认识了很多同行,在我备考CPGA的时候经常和她们沟通,收获也很大。CIMA的考试队伍也在逐年壮大,相信后面考生的CIMA之路上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战友,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一定能披荆斩棘,战无不胜! 考试体会之五、步步为营 CIMA考试的临场发挥也是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环节,我个人感觉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控制节奏,每一道题乃至每一小问都标注了所占的分值,考生可以大致推算每一道题目需要占用的时间。千万不要怕后面的题难而赶时间,也不要因为前面的题思考过多而占用后面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是最完美的结果。 2011年11月22日,我走进了位于上海财经大学的CIMA-CPGA考点,我的座位在第二排。拿到考卷的那一刹那,我除了紧张还是紧张,但是没多久我就冷静下来,按照自己考前的安排,先做熟悉的F2大题,再做准备得比较充分的P2,E2最后做,感觉这种题目要发挥,所以留在最后,便于自己控制时间,三道大题做完,刚好1个半小时,45分钟做完OT,中间我闲的无聊喝了奶茶,吃了巧克力。整个考试过程和我考前设想基本一致,只是没想到用时会这么短。这样,2个小时15分钟,我完成了整张试卷,感觉OT范围太广了,甚至考了CBA的东西,对于免考11门的CPGA快速通道考试要拿高分还是不容易的。 来源:高顿,由中国CIMA考试网【www.cima.cn】整理发布,原创文章,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来源! |